>>
>>
正文

立秋养生记:顺秋收 降肺燥

发布日期:2021-08-20 18:34:44   浏览量 :3256
unknown unknown 发布日期:2021-08-20 18:34:44  
3256


《黄帝内经》中指出,秋季养生之道:“使之安宁,已缓秋刑;收敛神气,使秋气平;无外其志,使肺气清,此秋气之应,养收之道也”。



      立秋,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,更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,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:“秋”就是指暑去凉来。立秋时,北斗指向西南。从这一天起秋天开始,秋高气爽,月明风清。此后,气温由最热逐渐下降。但立秋并不代表酷热天气就此结束,初秋期间天气仍然很热。所谓“热在三伏”,又有“秋后一伏”之说,立秋后还有至少 “一伏” 的酷热天气。


      正是秋季气温在转凉之前,顺势秋藏的好时候。经历过漫漫长夏后,酷热酷阳,令人多多少少都有些阴虚的症状。中医讲的阴虚症是指体内津液、精血等阴液亏少而表现的虚热症候,其主要表现为口燥咽干、五心烦热、小便短黄、大便干结等症。立秋后是养阴、滋阴的最佳时令,要做到“四养三防”。



SI FANG SAN YANG

四养三防




精神调养


立秋是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时期,也是人体阴阳代谢出现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。因此此时养生以“收养”为原则,要做到内心宁静,神志安宁,心情舒畅,切忌悲忧伤感,即使遇到伤感的事,也应主动予以排解,以避肃杀之气,同时还应收敛神气,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。


起居调养


立秋之季已是天高气爽之时,应开始“早卧早起,与鸡具兴”。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敛,早起为使肺气得以舒展,且防收敛之太过。立秋乃初秋之季,暑热未尽,虽有凉风时至,但天气变化无常,即使在同一地区也会出现“一天有四季,十里不同天”的情况。因而着衣不宜太多,否则会影响机体对气候转冷的适应能力,易受凉感冒。


饮食调养


《素问·脏气法时论》说:“肺主秋……肺收敛,急食酸以收之,用酸补之,辛泻之”。可见酸味收敛肺气,辛味发散泻肺,秋天宜收不宜散,所以要尽量少吃葱、姜等辛味之品,适当多食酸味果蔬。秋时肺金当令,肺金太旺则克肝木,故《金匮要略》又有“秋不食肺”之说。秋季燥气当令,易伤津液,故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宜。《饮膳正要》说:“秋气燥,宜食麻以润其燥,禁寒饮”。麻即是芝麻,意为多食芝麻可以润燥,甘润的食物除可濡润肺脏、补养肺阴之外,还能起到润肠通便的作用。


中医认为秋气与人体的肺脏相通,如肺气太强,容易口干舌燥、干咳、喉咙痛。而肺气虚则会伤及元气,令多种疾患接踵而来。立秋后也是养肺、润肺的最佳时机,方法是:一、多喝水,以确保体内津液充足之需,及保持肺脏的湿润度;二、多吃白色食物,白色入肺,对滋养肺部有益。

 

这里小编也要向大家推荐几款适合在秋季养肺滋阴润燥的食品。


·张太和九蒸九晒黑芝麻丸·


张太和黑芝麻丸选用江西九江油麻,比进口黑芝麻价格更高,虽然进口芝麻的颗粒稍大一些,但在口感上却比国产黑芝麻粗糙了很多,苦涩感也更加明显,江西油麻则颗粒更为饱满,麻香纯正,口感细腻润滑。



      东晋道教医学家葛洪所记载:“芝麻三斗,蒸熟后晒干,用水淘去沫再蒸再晒,如此反复九次”——九蒸九晒制作黑芝麻丸的方法,已经具有数千年历史。


市面上好多号称是,九蒸九晒的芝麻丸,但是能做到的少之又少,因为工序太过复杂并且浪费时间。很多品牌是是直接粉碎后制作成丸子的。这样做出的芝麻丸,就失去了它本有的养生功效。 



张太和黑芝麻丸,历经九次的蒸煮,祛除黑芝麻的燥热的同时,让它的香气散发出来。蒸煮熟透后的黑芝麻会立刻送到晒场暴晒,吸收阳气。



每一次蒸煮完,都要将黑芝麻晾晒数日。期间还要不时地翻动,要晒足九次,至少会耗费一多个月的时间。只有真正九蒸九晒的芝麻,才是千年古方里推荐的补肾、乌发良品。



·张太和紫椴花原蜜·


张太和紫椴花原蜜,是张太和远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-东北长白山,甄选国家保护级蜂种-东北黑蜂,在百年老椴树林(国家一级蜜源树),辛勤飞行100万次,自然酝酿而成的“紫椴花原蜜”。



舀一勺来看,莹白如雪、凝脂如玉,非常漂亮。质地就像奶油慕一样,丝滑细腻又粘稠。


轻轻抬起,它还会有条条拉丝。用舌尖舔一下,像冰激凌一样绵柔,入口即化,淡雅的花香溢满口腔。



张太和这款紫椴花原蜜,不仅味道甘美,营养价值也非常高,不仅葡萄糖和果糖含量达70%以上,维生素、氨基酸、激素、酶及脂类也十分丰富,是一种营养全面的滋补佳品。


具有调节人体生理机能、提高免疫力、促进细胞再生、延缓衰老,以及润肺止咳、润肠通便、缓解烫伤等多种功效。



秋季饮食除了以酸、润为主外,还须注意的是,夏季过后,暑气消退,人们食欲普遍增加,加之秋收食物品种丰盛,此时不宜过多进补,以免“饮食自信,肠胃及伤”。


运动调养


立秋后,是开展各种运动锻炼的好时期。秋季养生不能离开“收、养”这一原则,要把保养体内的阴气作为首要任务。运动也应顺应这一原则,即运动量不宜过大,宜选择轻松平缓的项目。尤其是老年人、儿童和体质虚弱者,以防出汗过多,阳气耗损。


防暑


立秋时节,暑热未尽,气温不会很快下降,很可能有短时间的气温升高;虽有凉风时至,但天气变化无常,早晚温差大,白天仍然炎热;“秋老虎随时虎视眈眈,天气也逐渐由潮热转向干热。


因此,立秋后防暑降温要继续,不能有丝毫懈怠,应当心“秋老虎”,小心中暑。为预防中暑,提醒大家最好要保证充足睡眠,注意补充水分,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,不要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里,以免因室内外温差过大引起“热伤风”。


防燥


中医认为,燥乃六淫之邪,为秋季主气,其性干燥,易耗津液。常见口干舌燥、鼻涩咽痛、皮肤干枯、大便干结、烦躁不安等一系列症状,医学上称之为“秋燥综合征”。如果出现明显的咽部不适,应该注意多喝温热水,多吃些滋阴润喉之品,如百合、银耳、黑木耳、梨等,平时用嗓较多的人更要保护好嗓子,尽量减少说话。


另外,秋天容易上火,建议容易上火的人少吃辛辣食物,以免刺激嗓子影响健康。老年人对秋天气候的变化适应性和耐受力较差,更应重视预防。秋季防燥,要以养阴清燥、润肺生津为基本原则。


防感冒


立秋后,昼夜温差变大,早晚温差过大容易引起频发感冒等。提醒大家在衣着和居家休息方面,应更注意防止夜间着凉。初秋也是疾病的高发期,孩子往往会出现发烧症状,有时还会出现脸色苍白、情绪不稳定、恶心呕吐、腹泻等其他异常表现。初秋的夜晚,很多人习惯不盖被子,太过贪凉会导致腹泻、头重等。因此,初秋之际,千万注意不要贪凉,注重饮食卫生,情绪稳定。


ldquo
&
CONTACT US
联系我们
0571-87313182
杭州市西湖区澹海金座一楼张太和
扫一扫关注我们
免责声明:本站部分资讯来源于网络及网友投稿,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客服。我们将尽快处理。
Copyright©2019 | 版权所有:杭州张太和健康科技有限公司
管理网站 举报反馈 网站统计